内政部讲座心得:反贩卖人口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A9u4b1MAR

一大清早,有幸参与由内政部底下的反贩卖人口及贩运移民委员会(Majlis Antipemerdagangan Orang dan Antipenyeludupan Migran) 特别为地方政府(Pihak Berkuasa Tempatan,PBT)各单位主办的 “反人口贩卖” 讲座会(Program Kesedaran Jenayah Pemerdagangan Orang bersama Pihak Berkuasa Tempatan)。本人因为是村委会秘书,于是有机会和主席共同受邀参加。由于白吃了不少内政部准备的早餐、早茶和午餐,所以事后想想,还是至少需要写一些东西将今天所学习到的知识记录下来。

先把重要的资讯说在前头,倘若大家在生活中有遇到关于贩卖人口的事件,想要求助或举报,依照官方提供的热线,可以拨打:03 – 8000 8000。

首位主讲人是来自马来亚大学法律系的 Haezreena Begum Binti Abdul Hamid 博士。她的分享非常的风趣,也举了许多让人容易理解的例子,让听者可以轻松地认识反贩卖人口及反贩运移民法令(ATIPSOM)。何谓 “贩卖人口”?——以剥削为目的而招募、运送、转移、获取、窝藏、庇护、安排或接收任何个体;并且以威胁或使用暴力、绑架、欺骗、欺诈、滥用权力或利用脆弱处境,或给予金钱、报酬为手段,都可以被视作进行贩卖人口行为。

Haezreena 博士用了很诙谐的方式为我们揭露了一个事实:我国马来西亚一直是人口贩卖的中转站,在国际上是榜上有名的;不过本地人却较少成为非法人体器官贩卖的受害者,这也许是因为国人普遍有过胖症(Obesity),器官不受欢迎,反之国人更多会是接受非法器官交易和移植的一方。此外,马来西亚也是强迫劳动的重灾区,而受害群体是数量庞大的受骗外籍劳工。

Haezreena 博士表示自己曾一年进监狱9次,为的是研究人贩子和受害者的心理和思考逻辑。她分享到,许多人贩子在被逮捕后,往往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错,他们往往只会纠结于自己策略上的失误,不断回想自己当初应该如何做才不会被捕。而有许多受害者在被 “拯救” 后却会责怪施救方,认为他们切断了自己的收入,尽管那是被剥削后的回酬,总好过在临时庇护所里什么也做不了。不过博士也提到,其实庇护所是有提供受害者工作的,但往往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然而,受害者和人贩子往往会难以分辨,只因受害者在经历创伤后通常会出现应激反应,导致供词不准确,以致执法人员误会受害者也是有罪的一方,这是人口贩卖案中复杂的部分。

在尾声,给提问者的回应中,博士提到:其实在马来西亚,许多社区中,我们都可以轻易察觉到人口贩卖的蛛丝马迹和动向。通常在人口贩卖的发生场所周围,餐厅、店家都知情,也会有民众感到事有蹊跷,却鲜少有人主动向当局举报。对此,博士痛批:为什么大家都不举报?这正是马来西亚社会的问题所在。

当天,其实还有三场讲座,其中包括马来西亚皇家警察(PDRM)发表的国内外工作诈骗(卖猪仔)的数据和报告、马来西亚半岛劳工局(Jabatan Tenaga Kerja Semenanjung Malaysia,JTKSM)向听者普及劳工法以及反贩卖人口非政府组织 SHUT(Stop Human Trafficking)的分享。不过无法在此一一回溯并记载,就写到这里吧!只是简单分享而已。至少不白吃内政部提供的餐点。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