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b.facebook.com/share/15qaFjsFQZ

不曾想,受託到加影師爺宮拍一些照片,竟巧遇本年已82載的老先生。

認識老先生是透過加影烏魯冷岳社區文物館,自己總共當了一年四個月的週末館員,每次開館都需要事先開啟電視屏幕中的影音內容展示給有興趣的來訪者參看。故此,我無法忘懷那一支循環列表裡精彩的口述歷史影片。以一口純正的廣東話、妙語連珠地為大家述說「加影大華酒家的興衰」與「粵菜的精髓」,他便是人稱「大少」的蘇松盛老先生。

起初只是拎著相機隨意拍拍,想說在離開這個住了十年的城市之前,可以把一些照片留起。沒想,此時一位步履蹣跚、手執拐杖的老者已悄然走到了我身旁,熟習地為我開始一一介紹起仙四師爺宮裡的每一物。

他以華語向我開口,於是我當時根本認不出他來,只是感覺很熟悉。後來隨著他的導覽逐漸展開,我才意識到這就是那位在我印象中只會說廣東話的「大少」。

我對於這場巧遇感到很驚訝,並請問老先生是否每天都會在這裡。他表示不是,只是偶然出來坐坐,看到年輕人來走走,便想要分享一些歷史知識。我向他確認,是否大家都稱他「大少」,他打趣說:大少是以前稱呼那些不用做工的大少爺的,而他自己並不是。

說罷,他便轉身繼續為了我講解宮裡的每一隅一縫,生動且有趣。我聽得猶然陶醉。直至老先生的女兒出現,在一旁攙扶,我才意識到:人老了,是會累的。

「讓Uncle休息吧!我也要走了。」

「OK,謝謝你啊!」大少的女兒說道。

我想,說廣東話的大少,開口和我這個年輕人說華語,是因為他知道:他老了,懂的人不多了。

和蘇松盛老先生的第一張合照。
朝向冷岳河的加影仙四師爺宮。
為蘇松盛老先生拍一張照。
蘇松盛老先生為我講解神臺的典故。
一時興起蘇松盛老先生甚至想舉起八仙義杖。
蘇松盛老先生說這香爐是銅做的。
說到這位特別的財神爺,蘇松盛老先生趣味的張大嘴巴模仿其吐出長舌頭。
蘇松盛老先生說這是真虎皮做的,上面彩繪了關聖帝君的英姿。
有155年歷史的加影師爺宮。
蘇松盛老先生說這是所謂的「四簷滴水」。
這是我和蘇松盛老先生當天的相遇點,我起初不敢觸摸此「石雕藥磨」,不過老先生說不必擔心,這古物耐得很!
蘇松盛老先生表示這對門神原本要請台灣的師傅過來馬來西亞進行文物修復,不過因為資金不足,就作罷了。
蘇松盛老先生表示,這些浮雕都是木的。
蘇松盛老先生說,「四簷滴水」后會從這裡流出去。
蘇松盛老先生風趣地說,過去人們為了求得平安,會從這個神臺下折身來回穿梭多次,通常是三次;但要小心,木板很堅固,敲到會很痛。
蘇松盛老先生,以前這是用煤油燈點亮的,後來改用燈泡了。
這是壽字。
加影師爺宮售信眾香火,以供佛敬神。本人少有膜拜,唯賞之。

加影烏魯冷岳社區文物館裡的那支循環列表中的口述歷史影片: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