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婦女節:越南語也是我的母語

過去的10月20日是越南婦女節,有別於三八國際婦女節,越南婦女節起源於1930年的反帝國主義運動。馬越友好協會(MVFA: Malaysia-Vietnam Friendship Association)在這一天於馬來西亞精英大學(HELP University)梳邦2校區舉辦了盛大的慶典活動,筆者有幸出席並參與其中。

活動上半部分是頗具意義的「保護越南婦女與小孩在馬來西亞的權益」論壇,大會邀請了具有權威的法律咨詢顧問、移民局主任以及退休警官,來為大家進行精簡且明確的問答及討論。特別是解答許多越南籍母親以及越南籍移工關於馬來西亞移民政策以及工作准證的問題。

適逢越南婦女會成立10周年和大馬越南語俱樂部成立8年,大會安排了許多相關的致辭嘉賓,讓大家可以一窺馬來西亞越南社群的發展脈絡,以及相關課題。比如邀請了來自寮國的嘉賓分享了越南語教學問題以及辦越南語學校的經驗,也有在本地高等院校任教的越南裔大學教授簡單回顧和梳理了越南社群在馬來西亞的逐漸形成和凝聚。這些都是很值得被記錄和梳理的脈絡,期待未來會有能者去進行這樣的工作,將這些歷史脈絡和心路歷程出版成冊。

當然,可惜的一點是,這些討論和發表目前尚未能下達到民間基層,許多生活在雪隆地區以外、新村和偏遠地區的越南婦女和混血兒—新二代目前還難以觸及。然而他們才是最需要這些法律咨詢與越南母語教育醒覺的群體。

活動下半部分是文娛晚會,我有幸參與表演時裝秀。現場也看到許多母親是越南人的馬越混血兒—新二代,現場彌漫著越南語摻雜英語和中文的趣味語言環境,是越南籍母親與孩子們的對話,想必這是所有越南混血—新二代最熟悉的氛圍。

談及母語教育,大馬的華越混血—新二代,普遍不被鼓勵學習越南語,其中有許多原因,其中不乏自小於華文學校或父方家庭中被灌輸「華語是母語」的因素。也有從功利的角度認爲,與其花時間學習越南語,不如學好更有實際用途、可以幫助考好成績的馬來語和英語。如果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母語」就是母親講的語言;出生於母親是越南人的華人家庭,很多時候這一點就會被忽略了。以致於目前大馬華越混血—新二代中,通曉越南語的不多。許多語言學家已證明,其實人腦學習語言是沒有極限的,成長環境中多一種語言是極好的事情,特別在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馬來西亞,這是應該被大大鼓勵的。

我本人有幸熟悉越南語,是因爲自小雙親以越南語交談,即使父親是大馬華人,但他堅持和母親使用越南語對話,這大大影響了我後天深究越南語的基礎和驅動力。雖然目前僅僅只能掌握中下水平的越南語之說聼讀寫,但我相信這一切讓我的人生展開了更豐富的文化多元性。

我相信華社的林連玉精神也會鼓勵大馬華越混血—新二代學習越南語。林連玉被譽爲大馬華人的族魂,曾疾呼「多彩多姿,共存共榮」的信念,這已經不是在談論大馬華族精神,而是在談論捍衛和促進馬來西亞社會的文化多樣性。這同樣適用於大馬華越混血—新二代群體的處境,華社、華人家庭必須讓這些孩子意識到,自己除了華文之外,還有另一個「母語」——越南語。

越南媽媽都很努力在學習華語,説得不好甚至還會被周圍的人調侃;在馬來西亞,還需要學習馬來語、英文,甚至夫家籍貫的方言。作爲越南混血—新二代,只有學習母親的語言,才可以理解母方家庭的文化,這絕對會讓遠走到他鄉的母親感到極大的安慰和被理解。

近來馬來西亞國會也正式通過修憲,讓我國女性在海外出生的子女也可自動成爲大馬公民。這項修憲是爲了消除歧視女性的法條。那麽筆者在此也希望所有馬來西亞公民的母親,包括馬來西亞公民的越南籍母親都不應該被歧視。至今仍有非常多越南籍母親在馬來西亞定居超過10年,也已決心要在此落地生根,但至今尚未能夠通過永久居留證(PR: Permanent Resident)的申請。同是馬來西亞公民的母親,越南籍母親也應該得到公平的對待;而擁有馬來西亞公民身份的混血—新二代子女,更有義務要向大馬政府提出對公平的訴求。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